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与泰国央行正携手规划一项针对外国观光客的加密货币沙盒机制,预计让旅客可将手中的虚拟资产兑换为泰铢,并透过电子支付工具用于当地消费。此构想正进行公开谘询,目的是鼓励数位资产应用,推动创新并活络观光与整体经济。

这项计画是延续前总理塔克辛(Thaksin Shinawatra)去年提出的「普吉沙盒」构想。当时构想集中于普吉岛地区试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支付,如今新版本扩大为全国性方案。币安泰国(Binance TH)营运者、同时也是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的联合创办人尼伦.富瓦塔那努空(Nirun Fuwattananukul)指出:「这次的沙盒计画不同于以往仅止于概念阶段,这回有来自金管机关的正式支持,显示泰国正迈向更成熟、制度化的加密政策框架。」

尼伦强调,泰国政府展现出「从构想到执行」的坚定意志,并兼顾监理与消费者保护,「这对于泰国在区域内争取成为数位资产领头羊至关重要」。

测试场域机制启动

SEC表示,这项沙盒将允许外籍旅客透过经授权的数位资产业者,把加密货币兑换为泰铢,并透过电子支付平台(如QR code支付)在泰国境内消费。不过,加密货币本身并不能直接作为支付工具。整个沙盒会在SEC、泰国央行、反洗钱办公室与其他相关机关的监督下运作。初期仅开放持有有效执照的交易所、经纪商与承销商申请参与,一旦获准,最多可营运18个月,期满可申请延长。

这项服务仅限短期来泰的外籍旅客使用,业者也必须与受泰国央行监管的电子支付服务建立技术对接机制。此外,所有参与者需符合特定规范,包括旅客身份认证、消费金额上限、反洗钱措施等,以确保监理与创新并行,避免金融风险。

SEC补充,沙盒计画是整体「数位金融强化观光竞争力」政策的一环,目标是兼顾吸引力与系统安全。

业界顾虑:洗钱风险不可忽视

不过,泰国观光协会(TCT)副主席布米吉提.鲁坦甘(Bhummikitti Ruktaengam)对此表示保留。他指出,目前政府尚未针对此沙盒计画与当地业者充分沟通,「普吉当地多数人甚至不知道有这项公开谘询正在进行」。

他认为,政府应先建立完整的加密货币使用生态系,再正式启动沙盒机制,否则恐埋下风险。他也点出,普吉岛目前已有不少非法外资商业活动,若加上加密交易机制,可能进一步助长洗钱行为。

「我们不是反对,而是希望政府明确说明规则,让所有参与者都能理解并遵守相同的标准」,他说。此外,业者也关心计画中允许的币种范围,是否只限于主要币别,或是包含其他山寨币(altcoins),仍需明确界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