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尤其以美元稳定币的迅速扩张为甚。欧洲央行 (ECB) 市场基础设施与支付顾问 Jürgen Schaaf 发出明确警告,若欧元区未能采取果断的战略性应对措施,这股趋势可能导致欧元区的货币主权和金融稳定受到侵蚀,进而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及对美国的地缘政治依赖。

稳定币是一种独特的加密代币,发行于分散式帐本 (通常指区块链) 上,其核心目标是透过与传统资产 (如美元) 挂钩,来维持相对稳定的价值。与波动性极高的比特币或以太币不同,稳定币承诺按需以等价兑换传统货币,使其成为连接不稳定数位资产与传统货币体系之间的桥梁。
它们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其作为一种区块链基础的等价货币,具备高流动性、全球可转移性,并被视为稳定可靠的储值工具。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稳定币由私人公司发行,其中泰达币 (USDT) 和美元稳定币 (USDC) 是规模最大的发行方。这些发行商会将客户提供的传统货币 (如美元或欧元) 投资于美国国债等安全流动资产,以确保其发行的稳定币 (即其负债) 能按约定赎回。
稳定币最初的吸引力在于,它们允许用户在不依赖传统银行系统的情况下,迅速地在不同加密资产之间转移资金,并进行跨境汇款。
美元稳定币的主导地位与挑战
当前,美元计价的稳定币在全球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市值占总稳定币市场的约 99%。相比之下,欧元计价的稳定币仍处于边缘地位,市值不足 3.5 亿欧元。虽然稳定币的总体规模仍远小于「传统」金融资产,但它们正逐渐从小众市场走向金融主流,并与传统金融机构 (例如透过托管安排和衍生品风险) 产生越来越多的联系,这为金融稳定带来潜在威胁。
国际清算银行 (BIS) 在其 2025 年年度经济报告中已对稳定币发出严厉警告,指出许多稳定币曾出现显着的脱钩现象,凸显了其挂钩机制的脆弱性。若发生无序崩溃,其影响可能波及整个金融系统,这种蔓延风险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日益关注的问题。
欧洲央行认为,稳定币对欧元区构成的关键挑战包括:
- 削弱货币主权:若美元稳定币在欧元区内被广泛用于支付、储蓄或结算,可能削弱欧洲央行对货币条件的控制力。这种逐渐的侵蚀可能反映出在「美元化」经济体中观察到的模式,特别是当用户追求在欧元计价工具中无法获得的感知安全或收益优势时。
- 金融稳定风险:虽然稳定币本身通常不提供利息,但有些平台会提供利息收益或透过借贷、提供流动性等方式产生回报,类似于货币市场基金。若附息稳定币普及并被更多企业使用,可能导致存款从传统银行分流,进而危及金融中介功能并阻碍信贷供应。这对欧洲尤其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因为银行在欧洲金融体系中扮演核心角色,而存款是其主要的再融资来源。
- 更高融资成本与地缘政治依赖:美元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使得美国能以更低的成本为其债务融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施加影响力。对欧洲而言,这意味着相对于美国更高的融资成本、货币政策自主性降低以及地缘政治上的依赖。
美国政府已透过行政命令、国会证词和社群媒体明确表示,其对稳定币的支持不仅仅是鼓励技术创新。其目标有二:一是透过扩大美元在全球数位平台上的使用,保护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二是透过增加稳定币储备对美国国债的需求,来降低借贷成本。美国《天才法案》(GENIUS Act) 的签署,也预计将加速稳定币供应量的增长,预计到 2028 年底可能达到 2 兆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