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末,加密货币市场见证了一场史诗级交易:数位资产公司 Galaxy Digital 协助一位「中本聪时代」的巨鲸投资者一次性抛售 8 万枚比特币,价值逾 90 亿美元。令人意外的是,如此庞大的抛售并未引发市场崩盘。

90 億美元鯨落無聲:22 萬倍收益離場背後,是比特幣新舊資本在交替

原文:W3C DAO Research

作者:马丁

价值 90 亿美元的比特币交易,揭开了加密货币世界新旧资本交替的序幕。

7 月末,加密货币市场见证了一场史诗级交易:数位资产公司 Galaxy Digital 协助一位「中本聪时代」的巨鲸投资者一次性抛售 8 万枚比特币,价值逾 90 亿美元。这数字创下加密货币史上最大单笔交易纪录。令人意外的是,如此庞大的抛售并未引发市场崩盘 —— 比特币价格短暂回档 3% 后迅速反弹至 11.9 万美元,甚至比抛售前还高出 5000 美元。

这场交易背后,一场关于比特币本质的争论正在发酵,有分析师惊呼「信仰体系崩塌」,而机构投资者却在默默接盘,当沉睡 14 年的远古巨鲸苏醒离场,普通人该如何应对这场资本变局?

一、巨鲸出水,90 亿美元抛售的来龙去脉
这场震动市场的交易主角,是个沉寂超过 14 年的比特币地址,该地址自 2010-2011 年间累积比特币,当时币价仅 1-10 美元,而如今已突破 12 万美元大关。

根据链上数据分析,这批比特币很可能是早期挖矿所得──彼时网路算力极低,一般笔记型电脑都能挖出数百枚。精妙的操作手法是本次抛售未冲击市场的关键,Galaxy Digital 采用分段挂单策略:

14,000 BTC 进入 Binance
8,975 BTC 进入 Bitstamp
7,420 BTC 进入 Bybit
7,150 BTC 进入 OKX
剩余 30,400 BTC 透过 OTC 场外交易分散
这种多通道同步操作,避免了订单簿上的集中卖压,堪称「鲸落无声」的经典案例。

遗产规划是官方公布的直接动机,Galaxy 明确表示,此次抛售是客户「遗产继承策略」的一部分,若未提前处理,在美国高达 40% 的联邦遗产税将吞噬数十亿美元财富。

更深层的担忧则来自监管收紧,2026 年 FATF 新规要求追溯十年以上休眠地址的交易历史,交易所也已开始要求旧钱包用户补充身份验证,对匿名性消失的预判,加速了巨鲸的离场决策。

二、抛售时机,为何选择 12 万美元高点套现?
对于一位持有超过十年的投资者而言,此时选择退出反映了多重考量:

财富代际传承需求:创始阶段的比特币持有者多已步入中年甚至老年阶段,将加密资产纳入遗产规划成为现实需求,当最早期的投资者开始考虑如何将比特币作为遗产传给下一代时,这本身就是对其价值储存属性最有力的背书。

市场流动性成熟窗口:当前比特币市场深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现货 ETF 的普及带来了来自传统金融世界的机构级买盘,为大规模退出提供了流动性基础,Galaxy Digital 作为受监管上市公司的介入,确保了交易的专业性和合规性。

价格进入理想区间:比特币在 7 月 14 日刚创下约 12.3 万美元的历史新高,为长期持有者提供了理想的退出价位,技术分析显示,比特币在巨鲸抛售后迅速企稳,目前正在形成「下降楔形」模式,突破后目标价位指向 12.5 万美元。

并选择目前 11-12 万美元价格区间离场,巨鲸展现了惊人的耐心与精准的算计。

成本与收益的万倍差距构成套现基础,以初始成本约 5 美元计算,8 万枚比特币的原始投入仅 40 万美元,而如今价值 90 亿美元,回报率超过 22 万倍。即便以 2011 年高点 30 美元计算,收益仍高达 4000 倍。

周期顶部的讯号捕捉同样关键,比特币自 2024 年低点上涨近 7 倍,7 月突破 12 万美元创历史新高。多位分析师指出,12 万美元是 2017 年多头高点的三倍位置,有天然抛压。巨鲸选择在创新高后出货,既确保利润最大化,又利用市场亢奋情绪承接抛盘。

从市场结构来看,机构化进程提供了完美退出通道,现货 ETF 通过后,贝莱德、富达等机构单日即可吸收数千枚比特币,例如本次抛售期间,贝莱德 IBIT 单日增持超 3000 枚 BTC,成为重要接盘方。

而更深层的焦虑,来自比特币原始精神的消解,随着 ETF 、企业国库和托管方案将比特币纳入传统金融体系,「抗审查、去中心化」的初心被稀释,有社群成员感叹:「巨鲸离场印证了比特币从个人主权工具沦为金融工程产物。」

三、市场影响,抛售冲击波下的真实图景
90 亿美元抛售如同一块试金石,检验出比特币市场的惊人韧性。

价格层面的稳定最令人意外,尽管抛售规模占当时流通量 0.6%(实际因 ETF 锁仓占比更高),比特币仅从 118,000 美元短暂跌至 115,000 美元,几小时内便收复失地。相较 7 月 25 日某远古巨鲸抛售 1 万枚 BTC 引发 10% 暴跌的场面,这次表现堪称「软着陆」。

筹码转移的本质是新旧资本的交接。链上数据显示:

中本聪时代(10 年以上)比特币占比从 2020 年的 20% 降至目前的不足 5%
同期机构透过 ETF 持有的比特币突破 80 万枚(占总供应 4%)
这印证了 Galaxy 创办人 Mike Novogratz 的判断:「老钱在交棒,新钱在接力。」

市场如此平静地消化这笔史诗级抛售,揭示了四大关键变化:

  1. 机构流动性充当「压舱石」:比特币现货 ETF 的普及带来了源源不绝的机构级买盘。贝莱德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持续买入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底部支撑,使得市场结构已与「万币砸盘」即引发崩盘的早期生态天差地别。
  2. 交易执行的专业化操作:Galaxy Digital 透过场外大宗交易(OTC),将巨额卖单配对给多个大型买家,避免直接冲击公开市场的订单簿,起到了关键的「避震器」作用。这展现了加密市场基础设施的成熟。
  3. 新旧鲸鱼的平稳交接:CryptoQuant CEO Ki Young Ju 指出一个关键现象:「老鲸鱼卖给新鲸鱼」。链上数据显示,在远古鲸鱼抛售的同时,机构投资者正积极累积比特币,持有量达到近年高点。
  4. 投资人心态走向成熟:市场开始从「他是谁,他做了什么」的恐慌,转向「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如何做」的理性分析。当明确这是专业机构进行的遗产规划后,市场情绪迅速转为「利空出尽」的正面讯号。

流动性深度的演化是核心支撑,目前比特币现货日均交易量超 300 亿美元,8 万枚 BTC(约 90 亿)抛压仅占三日交易量,相较 2020 年单日 5 亿美元抛售就能引发 30% 暴跌的市场,如今的深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隐患依然存在,比特币链上活动持续萎缩,随着挖矿奖励递减,若主要作为储值资产而非交易媒介,仅靠交易费能否维持网路安全?这是中本聪愿景与机构化现实间的根本矛盾。

对长期投资者而言,巨鲸退场恰是机构化红利的开端。贝莱德等机构的持续增持,MicroStrategy 持有超 20 万枚 BTC 的「数位资产储备」策略,以及联准会降息预期下渣打银行预测的年底 20 万美元目标,都指向更稳定的长牛格局。

这场 90 亿美元抛售,实则是加密世界权力转移的缩影,当中本聪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带着万倍收益退场,华尔街的量化模型正重新定义比特币的价值逻辑。

对一般人而言,与其担忧巨鲸去向,不如关注机构入场带来的流动性红利,正如比特币历次周期所示——每次深蹲都是为跳得更高,当 9 月降息窗口开启,新的资本浪潮或将推动比特币冲击前所未有的高度。

市场永远在恐惧与贪婪间摇摆,而清醒的投资者明白:「牛市总是在怀疑中成长,在狂欢中终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